“来北京念书的香港新生,要尽快建立自己的‘北漂’圈。”香港专业人士(北京)协会青年事务委员会创始人王柏荣17日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 当日,青年事务委员会在北京科技大学举办了第二届在京港生竞技游戏活动,又名“Orientation Day”(迎新日,简称“ODay”)。本次活动主题为“京港青年一家亲,同心共圆中国梦”,参加活动的香港学生100人,内地学生42人,共分成10个小组,每组在“组爸”“组妈”(ODay里小组的男、女负责人)带领下参加游戏。 王柏荣曾经是香港大学学生会主席,非常了解学生在香港如何迎新。“建立朋友圈,首先要融入北京,为什么不找北京的新生来一起玩呢?我想让这些同学都能感受香港的大学文化。” 参加ODay的学生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10余所学校。王柏荣说:“同学们来自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就像香港专业人士(北京)协会一样,成员都是不同领域的专家,这样的圈子还可以帮他们以后在北京找到工作。” 2014年大学毕业以后,王柏荣来到北京的中非民间商会工作,期间从孑身一人到成立青年事务委员会,再转入互联网创投圈,他成为港青“北漂”的代表之一。 许嘉威是“ODay”的最活跃分子,也是唯一不需要麦克风也能引爆全场的超级“组爸”。四肢不算协调的他在开场跳舞环节,却主动站在队伍第一个,带领新同学用夸张的舞姿迅速炒热气氛。 “和国家的步伐走得越来越贴近,我觉得很荣幸。”2013年春,许嘉威毫不犹豫地选择离港“北漂”,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两年过去,许嘉威有了自己的时尚摄影团队,开始涉足国内各大时装周拍摄。他说:“现在,我的朋友圈80%都是内地人,我以后100%会留在北京工作。内地的伙伴让我觉得很接地气,他们可以分享很好的经验给我。通过这次活动,我希望把这些经验传给新来的同学。” 就读于北科大经管学院的贾嘉,也是这次活动的筹办者。今年9月,在她的帮助下,ODay在北科大落地,“经管学院没有香港的同学,老师们认为这个主题好,也希望我们建立这样的朋友圈。”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贾嘉看到香港同学组织活动的全过程,由衷赞叹香港学生组织活动的专业水准,“比如他们怕活动时同学生疏,‘组爸’‘组妈’们提前建立微信群,并约好时间在群里熟络大家。” 北科大一年级新生杨颖斌说:“我们的‘组妈’陈思珩考虑到有些同学在昌平,前一天晚上,她会在群里提醒同学早一点休息,并查好路线通知大家。”活泼、细致的组织工作让内地学生感受到温暖。 青年事务委员会还专门在微信平台上建立了一个“港生北漂圈”的订阅号,给在北京的港生提供各类信息服务。10月1日,该订阅号发布了“ODay”报名信息,并介绍了各位“组爸”“组妈”,头衔变成了“清华钟丽缇”、“中传吴佩慈”、“北大邓紫棋”等。 贾嘉说,这些“组爸”“组妈”用自己的热情把内地学生腼腆的习惯“一下就冲没了”。 看着许嘉威精力充沛的样子,“90后”王柏荣调侃自己“老了”,“做学生会主席的时候,我就是他这个角色。在香港的大学里,做活动每个人都很‘疯’、也很团结。” 来内地一年,他的工作重心开始从北京逐渐往上海倾斜,但他说会把自己在内地的经验一直传下去。“香港的青年人不要先入为主,不论好与不好,都要先来这边尝试、了解,再下定论。两边青年人真的要多交流,这样才能得到一个同心共圆的朋友圈。”(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