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长孙、鲁迅文化基金会秘书长周令飞)
(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郜元宝) 剑眉星眼、隶书“一”字胡,10月16日上午,当鲁迅长孙、鲁迅文化基金会秘书长周令飞出现在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弯中学时,老师们惊呼他与鲁迅神似。“仿佛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该校教师白皓文激动地说。 今年是新文化运动的100周年,作为鲁迅校际交流会的会员学校,大弯中学承办了第十届鲁迅校际交流会年会。而在会后的专家讲座上,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郜元宝提醒老师莫要“厚古薄今”,应同样重视现当代文学,建议老师采用“点穴法”教授鲁迅作品。 提醒 教语文切忌厚古薄今 “在提倡弘扬传统文化的今天,很多学校和老师重视传统经典的传承,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现当代文学。”在这场以“显示灵魂的深者”为主题的“鲁迅作品研读感想”讲座上,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郜元宝向在场近百名各校老师阐述出他的观点。 鲁迅的文学作品到底有多重要?郜元宝认为,人们应该放宽历史的眼光,五四运动后,以鲁迅为首的一批爱国志士开启的不是一百年的文化,而是“未来数千年文化”。在他看来,鲁迅文学的精髓在于“把中国大众的灵魂都写在书里了”,他是“显示灵魂深刻的人”。“他几乎无需描写外貌,只是凭语气、声音,就将人物的思想感情,甚至面貌和身体都描写出来。又因为他的作品深刻,所以一读其作品,便令人发生精神的变化。” “现代人一说到幽默,就搬出微博上的段子。我觉得那些段子不叫幽默叫无聊,真正幽默的是鲁迅的作品!”郜元宝此言一出,引得不少老师频频点头。他举例鲁迅作品中的一处比喻,“墨子穿着太短的衣裳,高脚鸳鸯似的,跟公输般走到便殿里”,读罢,台下传出老师们会意的笑声。“鲁迅的幽默,是生命里发出来的轻松感,愉悦感,胜利感;是一个忧愤深广的人、没有被打垮的人发出的笑声。”郜元宝说。 支招 用“点穴法”教鲁迅文章 鲁迅的文章在中学教材究竟占了多大比重?大弯中学语文老师刘盼告诉记者,在大多数成都学生使用的人教版语文教材中,鲁迅的文章共有8篇,分布在初中三个年级。石室中学北湖校区的高中语文老师张长燕向记者介绍,在人教版语文高中教材中,收录了3篇鲁迅的文章。 面对如此大的比重,如何教好鲁迅的作品,成为众多中学语文教师“攻克”的重难点。对此,郜元宝建议,教师采用“点穴”的方式,将课文中的疑点、难点,重点突破,同时给够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鼓励学生开放式讨论、争论,老师参与讨论,但不下定论。其次,老师可从鲁迅作品中语言和叙述细节中悟入,如《故乡》中杨二嫂“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洗脚伶仃的圆规”等,鼓励学生不断朗读,加深印象,但不强求背诵。此外,郜元宝还鼓励老师抛弃“条条框框”,精选教辅材料,做延伸研读,让鲁迅自己“讲”,教师的主观引导则淡出。 盘点 成都娃娃的语文课本里有哪些鲁迅作品? 小学(北师大版) 无 初中(人教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七年级下册) 《阿长与<山海经>》(八年级上册) 《藤野先生》《雪》(八年级下册) 《故乡》《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九年级上册) 《孔乙己》(九年级下册) 高中(人教版) 《纪念刘和珍君》(高一上册) 《祝福》(高一下册) 《拿来主义》(高二下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