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学龄前儿童动画片在欧美地区已经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而我国面向学龄前儿童的动画片偏少。”中国动画学会会长余培侠说,“动画产业的发展不能忽视低幼动画。” 学龄前儿童动画片主要指面向6岁以下的儿童创作的动画片,因其目标群体是低龄儿童,也被称为低幼动画。很多国家对动画片有分级标准,不同类型的动画片面向指定的年龄群体,而国产动画片尚无统一标准。 年龄界定不明确,动画市场常呈现出国产动画低幼化,低幼动画简单化的态势。从某种角度讲,真正适合学龄前儿童观看的动画片仍存在缺口。 国产低幼动画数量少 质量良莠不齐 打开央视的动画网站,共能检索到855部国产动画片。按年龄查找,分类为“1岁到5岁”的国产动画片有167部,占比不到20%。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数据显示,中国动画片年产量由2011年的26万多分钟减少到2015年的13万多分钟,减少了一半。专家表示,这是国产动画片“从规模数量增长为主转变为质量效益提高为主”的体现。在余培侠看来,国产低幼动画虽处于发展期,但近年来“在质量上、效益上有提升,在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5月18日,中国作协、中国动画学会的部分专家学者及儿童文学作家在“论中国动画片的文学性暨大型动画片《小小鲁班》专题研讨会”上对国产低幼动画展开讨论。 “过去很多国产动画片充斥着暴力、粗俗的语言和灰色的幽默。”余培侠在会上表示,这些都不符合动画片“绿色作品”的要求,也不符合低幼儿童的需要。部分国产动画片在制作时并没有确定面向的年龄群体,易出现“简单的故事复杂化、简单的语言成人化”的问题,有一部分并不适合低龄儿童观看。 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刘海栖表示,部分国产动画片的内容不乏打打杀杀的元素,“这不是该给儿童看的东西。很多家长也提出过动画片暴力的问题。” 当然,国产低幼动画也曾有可圈可点的经典作品。余培侠认为,讲述低龄儿童认知故事的《大耳朵图图》算是其中之一,这部动画片“比较符合儿童性、文学性、动画性”,是一部“绿色作品”。刘海栖认为《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也是成功的作品之一,“编剧郑春华本人就是一个很好的儿童文学作家”。 “不是我们自己的动画片做不好,而是要精心打造。”央视动画有限公司总经理蔡志军认为,在国外动漫文化的冲击之下,我们更应做好国产原创动画,“做有中国文化、中国精神的动画片,让影响儿童的卡通形象是中国的”。 国产低幼动画缺乏好故事 刘海栖在会上表示,国产低幼动画片市场“不景气”,“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好故事”。 何为好故事?在刘海栖看来,“低龄儿童对故事的理解更为简单”,故事中有对一个小问题的解释,有对一种小情感的触及,这就是一个好故事。而这些细节的元素在国产低幼动画中并未得到充分诠释。 刘海栖说,日本动画导演宫崎骏的作品之所以有影响,就是因为其中有“温暖的故事,直逼人心的东西”。他认为“好故事是深处的东西”,幽默和想象力是好故事的“两张皮”。 即使是低幼动画,也不能忽略幽默。“幽默是发自内心的,是和教养经历结合在一起的,并不是某一个动作所引发出的浅薄的东西。”想象力则隐含在对人物的刻画中,“可能就是某一个小的动作或表情”。而在一些低幼动画中,幽默就是单纯的搞笑,想象力就是“从这个星球到那个星球”。刘海栖说,这样的“幽默”和“想象力”没有内化到故事里,是外在的东西,构不成好故事。 “加强剧本的故事性,故事中要突出角色塑造,让角色推动故事。”余培侠说,这是低幼动画讲好故事的3个层面。体现在创作中,讲好故事包含两方面:一是加强动画片的文学性,需要一个符合学龄前儿童的好剧本;二是增强动画片的儿童性,“动画片必须要符合儿童的视觉、儿童的心理、儿童的审美情趣”。 余培侠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讲,动画片应“角色为王”,用角色推动故事。塑造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才能讲好故事,而不能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过度娱乐化、教化、商业化都不是好的儿童动画片。”他认为,好的动画片应该达成这样一个共识:不需要太多的语言和太复杂的故事,情节简单。 动画片应和儿童文学作品更多地靠近 低幼动画应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但如果太强调教育性,会导致动画片的“理念大于形象”。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评论家吴义勤在会上称,如果把理念捧在孩子眼前,片中的形象反而被掩盖了。“应该将理念融在故事形象中”。 大多国产动画片并没有处理好理念与形象的关系。“这个理念我们在创作的时候就有了,因此在创作的时候,在整个剧本的构思中,理念把形象压制住了”。对于这个问题,吴义勤认为,动画片创作还是应该深一些,增添一些文学性、艺术性的手法,把价值观层面的东西隐藏在形象中。 刘海栖说,动画片中的教育性太“露骨”,原因可能在于创作者对儿童心理的研究并不到位。他提出,“希望咱们的卡通和儿童文学作家更多地靠近,找好故事”。在儿童文学界,“很多问题也已得到解决,比较好的儿童文学作家也会避免这些问题”。 在吴义勤看来,过度强化教育性的动画片,在创作中“每一个行为都要考虑意义,每一句话都要考虑价值”,而忽略了“有趣、好玩本身就是很重要的价值”。低幼动画更应告诉孩子如何学会轻松地面对生活,不应让低龄儿童承担太多的东西。 动画片除了要和儿童文学作品靠近,刘海栖还建议:“更多的卡通电影应该和绘本的东西多接触,借鉴一下好的绘本的经验。”他指出,绘本中的东西虽然简单却很形象。如果将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和动画片相结合,可以挖掘儿童内心深处的东西。 “低幼动画的问题不等于整个动画片的问题。”余培侠也指出,要突破“低幼”,不应让低幼动画成为阻碍动画产业发展的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