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们,您的学生有没有整日早出晚归? 有没有整日顾此失彼?有没有整日匆忙应对? 急于“完成教学”的你,是不是没有闲暇“思考”自己的教学状况? 北京四中优秀语文教师连中国老师在他的《语文课》一书中提出了十个重要的指标,来自我诊断教育状况的优劣。 老师们,不妨在国庆快要结束之际,稍适思考一下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您的教学状况,下面的这十个指标和建议也许能给您的教学提供一些启发呢? 1.学校是否额外加课,是否为额外加课、补课寻找“恰当理由”或有模糊说法?培养优秀的学生,是培养可以独立思考和有创造力的人,绝不是靠“灌输”和“练习”造出来的。世界上几乎所有有价值的东西,都是因为“闲暇”诞生出来的。取消了学生的闲暇,其实就等于抽掉了学生的脑子。没脑子了,前景可想而知。在此等情况下,如果学校和老师还为补课造出了堂皇的理由,那就更可怕了。 在这样的状况下,更应该帮助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告诉学生一定要记住,无论怎样的“做”,都不可能代替有价值的“想”。学习也好,高考也好,都是为了帮助我们找到那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我”,也只有那个“我”,才能帮助学生实现更辉煌与强大的分数。一定要警惕,不要在“教育”中不断消磨瓦解掉“我”。没有了“我”,接受记忆的结果只能是遗忘。学习不能是一场记忆。这就是国外名校在招生的时候,为什么要让学生写一份有故事、有细节的“自我说明”。他们就是在找学生的那个“我”。一个有“我”的学生,才是有潜质、有发展的学生。 2.在上学的过程中,学生是否无忧无虑、快快乐乐地享受过读书与思考的快乐?将教育简化为分数,将分数再进而简化为考试,将考试再进而演化为大量低劣粗制、囫囵吞枣的试题……几经推衍,落在学生身上的“结果”可想而知。 快乐的读书与思考,或者可以说因为无拘无束地读书与思考而产生的快乐,年轻的时候若无此等体验,一辈子的状态与格局不容乐观。况且这怎么就不是一条得分的“方法”呢! 一方面,老师应该鼓励学生走出去,寻找其他优质的教育源作为有效的补充。另一方面,在这样的环境下,老师应该帮学生养成阅读与思考的习惯,因为只有阅读能够帮助学生和世界上最优秀的人联系起来,并且能够倾听他们的声音。思考,才能知道自身的局限,才有可能走出命运的桎梏。 3.在您的学校里,在您的心目中,“分”是利刃,还是光芒?分数,是人人要求的。在得分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分”,是在一点点地压抑学生、固化学生、消磨学生、苦痛学生、损耗学生,削减他的生命内力与创造的愿望,还是在不断引领学生感受并认知人类智慧与文化的璀璨光芒,帮助他们在心头酿造出对生活、对生命更美好的期待与愿望,进而增强他们改造现实的能力和勇气? 高考大阅读曾考过一篇季羡林先生名曰《海棠花》的文章。如果学生的生命里有过美好绚烂、灼亮红艳、烧红了半边个天空的晚霞的体验,他们便不难知道季先生所着力描绘与展现的乡愁在他的心中了,能在考场上将原本便已存留在我们心中的内容读懂并豁然贯通。读懂,并非什么方法,而是我们生命里早已存有。 4.漫漫的学习之途,学生是在不断诞生心底的热忱与灿烂的灵光,还是在不断扑熄热忱,不断陨灭灵光?对于学习,一些学生焕发不出热情了,之所以还能学下去,主要是对前途的恐惧,对自己未来命运的担心。让思考的时候,学生的脑子里一片茫然,心里想尽整这没用的;对于知识性、结论性的笔记以及答题方法比较感兴趣,看着这些心里就觉得踏实了、有底了。如果上述特征存在,无论学生现在的分数如何,他的教育状况都不容乐观。 生命的热焰与普遍的好奇,是人一生最可宝贵的财富。带劲儿且有趣味地活着,这才是教育对人最应有的帮助。现实能围剿我们许多东西,但除了我们自己,谁也到达不了我们真实的内心。 5.上课的时候,特别强调的是掌握、记住,还是特别强调思考与发现、生命与价值?一个人在受教育,特别是受基础教育的过程中,当然不可避免地要学习掌握那些既有的东西。老师在此的关键,是应该把“既有”设计为学生自身的一种思考式的“发现”。在“发现”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进而帮助并诱导出生命意识与价值取向。即如小学低年级,自然要强调掌握,但掌握里也可有思考与发现;今日的掌握,是为了明天在更开阔意义上的思考与发现打下基础、积累能力铺平道路。 上课不能没有“记”,但“记”不能代替“想”。其实,强调“记”,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想”!是让“想”有所依据,有所凭借,有所帮助。学生应该对世界未知的东西有普遍的好奇心,因为世界不是接受而来的,是创造而来的。老师应该督促学生重视预习,预习之后,在上课的时候,就减少了被动,赢得了主动。 6.学生关注课堂细节,并且注意体味这些相关细节吗?优秀的老师一定是可以呈现丰富学科细节与生命细节的老师。在更真实的意义上讲,这才是教师间最大的差距。基础教育阶段,就一节课而言,似乎每一个教师的方向大体都是一样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也很类似,但往往细节决定品格与质量。 以写作为例,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他的课堂语言就是准确、优美而凝练的。聆听,关注,品味,吸纳,学生的语言素养才获得了切实提升和日日濡养。 如果学生因为上了一节课而若有所思,甚至是就某个问题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说明学生的学习状态甚佳,也是优质课程、优质教育重要的特征。 长期以来就分数求分数,一定会养成学生短浅的目光与狭隘的见识,无法获得那些可以让分数发生更大改变、变得奇异有效的途径。例如,我们想从北京出发,去巴黎旅行。怀着去巴黎的目的,不是简单一想就不断地走下去。路途遥遥,千难万险,高山险河,时间有限……其实还有另外一种“飞行”的方式
点击:8019℃ 点击:7189℃ 点击:7166℃ 点击:7081℃ 点击:6963℃ 点击:6951℃ 点击:6791℃ 点击:6687℃ 点击:66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