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0万中小学教师将收到一份“大礼包”:国务院常务会议前不久决定,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包括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并改变过分强调论文、学历的倾向。(详细报道见10版) 这是一份今年教师节前暖心、贴心的节日礼物,真正抓到了教师待遇和成长的问题。众所周知,和待遇紧密关联的职称评审,一直是中小学教师头疼的“天花板”。作为工作压力大、教学负担重的群体,他们一方面整天围着孩子转,一心扑在课堂上,另一方面业务上升空间却有限,大多数中小学教师通常只能熬到“副高”就“船到码头车到站”。 此外,评价标准长期“跑偏”、脱离实际,也困扰着广大中小学教师。中小学教师的优劣,原本在于教学水平、工作实绩。但一段时间以来,职称评审标准片面强调学历、科研、论文,而基层教师难以分心二用,为评职称被迫去跑论文、谋版面,滋生形式主义,甚至导致“暗箱操作”的潜规则腐败。在偏远农村地区,论文、科研更是成为老师们业务晋升和待遇提升的“瓶颈”。 基层一线的中小学教师,是人才强国的第一关,承担着为国家育苗的基础性重任。及时矫正职称评审的“指挥棒”,做到公正、公平,贴近教学实际,一方面能让更多教师专心教学,做好本职工作;另一方面也能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加入中小学教师队伍。 好的蓝图要有好的实施。如何落实国务院的好政策,还需各级各地真正把好评审关,严格地从师德、实绩和教学实践经历出发,让优秀中小学教师脱颖而出,获得符合他们业务能力的职称和待遇。此外,还应真正做到资源向农村和边远地区倾斜,例如探索老师跨校竞聘、跨区竞聘的办法,引导优秀教师从重点学校到非重点学校、从城镇学校到农村学校。让我们共同期待:中小学课堂上有更多教授出现。 |